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唐代]:李白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羽的凤凰不如鸡,离开了金銮殿,只好扇动锦衣孤寂哀鸣。

枪打出头鸟,谁叫你那么喜欢提意见?那么会说话?那么会作诗?让笨嘴鸟儿妒忌,现如今只好飞回陇西的故林了。

注释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题一作《敕放归山,留别陆髓御不遇,咏鹦鹉》。金门,汉代宫门名,又名金马门;侍御,侍御史.官名,唐为御史台成员。王侍御、陆侍御,名字不详;鹦鹉,鸟名。种类甚多,羽毛色彩美丽。舌肉质而柔软,经反复训练,能模仿人舀的声音。

落羽,羽毛脱落。金殿,金銮殿。唐宫殿名。

绣衣,御的代称。《汉书》:“王贺为武帝绣衣御史。”

陇西,古地区名。菠指陇山以西地区。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张华《禽经注》:鹦鹉,出陇西,能言鸟也。李白祖籍也在陇西。西:一作山。

参考资料:

1、漆剑影.《唐宋题书画诗选析》:长征出版社,1991年:第30页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变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勃赐归山”。这首诗就作于他离开长安之前,即“初出金门”时,去寻访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碱的鹦鹉,便借咏画,抒写自己遭受谗言,而被迫离开京城的苦闷和怨愤心情。

参考资料:

1、漆剑影.《唐宋题书画诗选析》:长征出版社,1991年:第30页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鉴赏

  四旬诗既是咏画中鹦鹉,又是写诗人自己。前两句说,鹦鹉羽毛脱落,离开了金殿,独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墙壁上哀鸣,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遭受挫折,从翰林院失意归来,形单影只,前来向侍御史倾诉衷肠。后两句说,鹦鹉能模仿人说话,终究要被遗弃,最后还得飞向陇西出生之地,实际上也是在说,冉己敢于陈述意见,终究见弃于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题画与言情,两相啮合,取譬精巧,可见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人用鹦鹉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华,既然自己不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回归故里了。古时陇西盛产鹦鹉,而陇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而诗人对鹦鹉有同病相怜之感。诗中以“陇西”与“金殿”对举,其失落之感尤为强烈。

  而这只鹦鹉不是一般的鹦鹉,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来到此地的原因:一是败羽,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终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其实这是诗人以鹦鹉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自己就是那只败羽而多言的鹦鹉。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共有诗(963篇)

猜你喜欢

袁总督电奏有大祸将临语闻而感赋

清代李希圣

事过方知大祸临,君臣相对但沾襟。死棋著著犹堪覆,长夜漫漫直到今。

三户亡秦那可得,诸公误国是何心。当时痛哭书还在,吞炭年来口已瘖。

梁宣王挽词三首

唐代宋之问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业重兴王际,功高复辟辰。
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金精何日闭,玉匣此时开。东望连吾子,南瞻近帝台。

静乐

元代丁鹤年

高人嗟逝矣,静乐尚求诗。岂意无为道,翻成罔极悲。

二难勤继述,一默付希夷。饮水心愈洁,看山意更迟。

慈竹

宋代王令

不求丹凤食,不学景龙吟。

自有慈仁意,相依岁月深。

蝶恋花

黄侃

又是斜阳催客去。衰柳寒芜,细认同来处。满载秋情兼别绪。

无言自向天涯路。

浣溪沙 其三

唐代张泌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