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褒贬的成语故事


一字褒贬

拼音yī zì bāo biǎn

基本解释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出处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一字褒贬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史编撰编年体史书《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14年共242年。《春秋》用笔严谨,褒则称字,贬则称名,其引文用笔,常用一字寓意褒贬。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字褒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祸乱滔天 《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疾如旋踵 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囊萤映雪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长夜之饮 《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有约在先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晓以大义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八荒之外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