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石延年的诗 > 燕归梁·春愁

燕归梁·春愁

[宋代]: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燕归梁·春愁鉴赏

  此词题为春愁,写得蕴藉深情,值得玩味。起首两句,写看见春草萌生,引起对前事的追忆。“年年”、“悠悠”两叠词用得好,有形象、有感情。“年年”,层次颇多:过去一对恋人厮守一起,别后年年盼归,又年年不见归,今后还将年年盼望下去,失望下去。如此往复,情何以堪。“悠悠”,形容“前事”遥远,怀“想”深长,表现出女主人公执着纯真的情感。春天的芳草年年萌发,而对往事怀想之情年年不断,与日俱增,不知何时是尽头。“伤春伤别几时休”一句,把女主人公的感情直接倾诉出来。“算从古、为风流。”是说这种离别愁绪的产生,都是为了男女的风流韵事。至此,“春愁”之意始明。

  过片三句:“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眉头。”特写女子双眉。“春山”是眉之色,这里写春山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女子眉头,造语别饶韵致。“不知供得几多愁”一句,承上文,既关合山,又关合眉。王安石《午枕》诗:“隔水山供宛转愁”;辛稼轩《水龙吟》词:“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可以参照。这里是说山触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思,而又堆集眉头上。“更斜日、凭危楼”,与夕阳西下、江楼倚望的情景,有“多少愁”自不言之中。一日之愁就已“不知供得几多愁”,那“芳草年年惹恨”只恐是无时无休了。

  结句为景语,采用了乐府《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的意境。把一腔春愁浓缩为一幅斜阳危楼人独倚的剪影,一切尽不言之中。

石延年简介

唐代·石延年的简介

石延年

石延年(994~1041)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带)人,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

石延年共有诗(92篇)

猜你喜欢

五月八日敝宅修会得春字

明代湛若水

盛夏郁郁苦炎氛,诸公一来满座春。翠筱炊烟浮杂俎,腐儒粗粝荐香蘋。

酒行未几起者半,会合况岂由乎人。欲托长歌歌不足,金兰为我尽殷勤。

暮春张考功助甫邀游韦氏园时梁舍人思伯偕至 其五

明代黎民表

林壑晚逾胜,风尘远暂忘。物情嫌肮脏,吾意在耕桑。

败叶虫行篆,浓花密占房。浮生堪浊酒,穷远任苍苍。

赠俞隐居

明代祝允明

水南雉市万尘趋,水北还容陋巷居。三尺素桐陶靖节,百篇华赋马相如。

心抛世俗争为事,手录时贤未见书。欲继姓名高士传,怕君嫌我近睢盱。

次韵张仲文雪中见寄

元代叶颙

万境无声玉宇空,江山晃耀失西东。溶溶不夜梨花月,衮衮长春柳絮风。

儿女浅斟金帐酒,英雄方建铁城功。池边鹅鸭休惊扰,恐混军声耳为聋。

赠谭金吾还朝 其一

明代区大相

家住层城接御沟,承恩使越锦衣游。尺书入报明光殿,东尽扶桑看海流。

读改元诏口号

宋代戴复古

伏读改元诏,仍观拜相麻。

竞传新政事,方见好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