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zhú

爆竹

拼音bào zhú
注音ㄅㄠˋ ㄓㄨˊ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爆竹[ bào zhú ]

⒈  古时用火烧竹,毕剥有声,火花迸裂,称为爆竹。今人用纸卷火药,点燃发响,也称爆竹,或称爆仗。

firecracker;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唐 刘禹锡 《畬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宋 王安石 《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游览既毕,宴於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靂声。”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 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⒉  供燃爆用之竹。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三:“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从者试烧爆竹取声,水激石怒,天地若裂。”

国语辞典

爆竹[ bào zhú ]

⒈  古时以火燃竹,劈㕷作响,用以驱鬼。今则用纸卷裹火药做成,点燃引线就会炸裂,发出巨大声响,常在喜庆时燃放。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也作「爆竿」、「爆仗」。

《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爆仗 炮竹

英语firecracker

德语Feuerwerk, Feuerwerkskörper, Schwärmer (S)​

法语pétard

分字解释

※ "爆竹"的意思解释、爆竹是什么意思由学习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朱正明拿两个口袋装了些雄县麻雷子和静海长鞭,杨旭庭装成趸卖爆竹的小贩,用扁担一担就出了镖局。

3.据调查,“8·26”爆炸发生时,沙堤村德州21号赵光铭的两间平房内存放数吨“亮珠”以及大量的硝酸钡、铝镁合金等制造烟花爆竹的原材料。

4.另外,《通告》还强化了对烟花爆竹市场的监管,规定个人不得燃放“三寸以上礼花弹及组合烟花、架子花、舞台焰火等a级烟花爆竹产品”。

5.子夜爆竹震天响,疑似寰宇披祥光。烟花赠送七色彩,可为新岁着新装。酒至微酣心荡漾,浓茶半盏留余香。不辞劳苦笑春风,马到成功再奔忙。祝马年吉祥!

6.借用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你听,噼啪声,那不是爆竹,而是元宵子弹在飞射:粒粒打到你碗中,变汤圆颗颗;粒粒打到你嘴边,变笑声连连,粒粒打到你心里,变祝福声声:元宵快乐!

8.6月24日和6月28日,城区天宁广场地下停车场一商铺和勒竹围一商铺又发生类似的案件,疑犯在引爆一枚爆竹后将事主的苹果手机盗走。

9.大年初一,开门大吉,爆竹震天,碎红满地,换穿新衣,满街瑞气,恭喜新春,互贺邻里,同辈问好,长辈施礼,大吉大利!拜年了!

10.后来从除夕到元旦,把发明了纸卷的爆竹,家家户户燃放,意在驱邪魔,迎平安。故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或“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等诗句。民间吉祥图案则有画竹或儿童放爆竹,寓意竹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