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
词语解释
铿锵[ kēng qiāng ]
⒈ 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
英clangorous; sonorous;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金玉或乐器等声洪亮。
引《汉书·张禹传》:“优人筦弦鏗鏘极乐,昏夜乃罢。”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至於高风永夜,宝鐸和鸣,鏗鏘之声,闻及十餘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籤牌声,满室鏗鏘然。”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裙衬弓鞋入绣房,兰茝生香,环珮鏗鏘。”
闻捷 《海燕》:“那声音很脆,很亮,使我马上联想到列车进站以前,有人敲击那悬挂着的钢轨所发出的铿锵之音。”
⒉ 形容人声洪亮或深沉坚定。
引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西山经·神耆童》:“顓頊 之子,嗣作火正,鏗鏘其鸣,声如鐘磬。”
《旧五代史·周书·卢文纪传》:“文纪 形貌魁伟,语言高朗,占对鏗鏘,健於饮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生乘父出,执卷哦诗,音节鏗鏘。”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道静 的声音虽然很低,然而一字一句却异常铿锵有力。”
⒊ 形容作品音节流畅,言语有力。
引唐 孟郊 《答卢仝》诗:“君文真凤声,宣隘满鏗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尧藩》:“今有集一卷传世,皆鏗鏘藴籍之作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吴山尊敏捷》:“山尊 学士,天资敏捷……所作或瑰丽鏗鏘,或寄倔排奡,无不各得其所。”
国语辞典
铿锵[ kēng qiāng ]
⒈ 状声词。形容清脆悦耳的声音。
引《汉书·卷八一·张禹传》:「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筦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
《红楼梦·第五三回》:「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
分字解释
造句
1.总有一种喜悦让我心潮荡漾,这就是祖国前进的步伐如此铿锵。64年的梦幻,承载了华夏子孙太多的心酸和太多的希望;64年的台阶,铺满了炎黄儿女太多的汗水和太多的收获;64年的变迁,挥洒着龙的传人太多的豪情和太多的文明……
2.商会的醒狮队也来到现场助兴,他们在铿锵顿挫的锣鼓声中表演得惟妙惟肖,高超的“舞”技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3.一百零七、真正自信的人,总是简单的铿锵有力。
4.它承载着人们对人和事爱憎分明的感情,形式活泼、语言朴素、明快生动、音韵和谐、铿锵悦耳、易于传唱,很有生命力。
5.麦长青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有着令人荡气回肠的雄浑气魄。
6.祖国啊,您的飞跃,怎不让诗人的激情在笔端喷涌;您的崛起,怎不让儿女的热血在胸中沸腾;您高歌迈进的铿锵的节奏,怎不让亿万国民心潮激荡。
7.在这次比赛中,他们整齐和谐的节律,铿锵优美的舞步,舒展灵活的动作,舞出了青春的活力,舞出了时代的风采,呈现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
8.祖国啊,您的飞跃,怎不让诗人的激情在笔端喷涌;您的崛起,怎不让儿女的热血在胸中沸腾;您高歌迈进的铿锵的节奏,怎不让亿万国民心潮激荡。
9.他说话的声音已不象当年那样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而是含含混混、结结巴巴、有气无力.
10.铿锵的咒语念给鬼怪,使其赶快离开,农事诗由此诞生。
相关词语
- qiāng qiāng锵锵
- kēng qiǎng dùn cuò铿镪顿挫
- qiāng qiāng yì yì锵锵翼翼
- kēng qiāng铿槍
- kēng qiāng铿锵
- kēng qiāng铿锵
- kēng hóng铿鈜
- kēng zhēng铿铮
- kēng hōng铿轰
- jīng kēng鲸铿
- hōng kēng轰铿
- qiāng yuè锵钺
- pēng kēng砰铿
- kēng jiá铿戛
- kēng jīn jiá yù铿金戛玉
- sēn qiāng森锵
- qiāng míng锵鸣
- kēng qiāng yǒu lì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铿锵有力
- qiāng rú锵如
- qiāo kēng敲铿
- kēng míng铿瞑
- bái qiāng白锵
- qiāng qiāng jì jì锵锵济济
- qiāng láng锵鎯
- qiāng yáng锵羊
- yīn kēng阴铿
- kēng hōng铿訇
- kēng ěr铿尔
- qiāng sǒng锵耸
- qiāng jīn kēng yù锵金铿玉
- qiāng jīn kēng yù锵金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