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n yú
注音ㄐ一ㄢˋ ㄩˊ
繁体見於
词性动词
⒈ 即出现于。
英see also;
⒈ 指明文字出处或可以参看的地方。
引徐复 《阏氏读音考》:“匈奴 语言见於《史记》、两《汉书》所载者,凡二十餘名。”
⒈ 可从某处见到,多用于指明出处以供参看。
例如:「兔死狗烹的典故见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1.在浩渺无涯的长河中,正直无私的秘书一般隐性埋名而很少见于经传,但光照日月的辉煌业绩中无不包含渗透了他们无声无形的大智大勇之奉献。
2.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旧时多见于路口或要道,以为装饰。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3.这种超瘦的身形最初见于时尚界的T台,后来被更多追求骨感“零号”身材的年轻女孩子所接受。
4.他们的主要理据是,五运之说不见于六经,乃阴阳家不经之谈,就其本质而言,可以说是与谶纬一路的东西,所以根本就不值得信奉。
5.“学”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便写作学,上半部像两手摆弄算筹,下半部像房子,房子里面是童子。
6.墙文化古可追溯千万年前,先可见于大街小巷。
7.仙道之闻不但载于稗官野史,甚至可见于正史中。
8.自《汉书》以后,官修正史不为游侠立传,侠的形象多见于稗官野史或虚构作品,这更说明侠具有与生俱来的民间气质。
9.凡一种教育有成效见于社会,因而社会要求发展此教育,教育有其发展之前途者便是。反之,教育没有成效可见,却为社会制造出许多问题来,招致社会的诅咒,要求其改造,那样教育便是无出路的。
10.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