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诗词

拼音shī cí
注音ㄕ ㄘˊ

繁体詩詞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诗词[ shī cí ]

⒈  诗的词句。

⒉  诗和词。

引证解释

⒈  诗的词句。

宋 梅尧臣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张君 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明 吴应箕 《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⒉  诗和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緑緑,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 毛主席 的光辉诗词。”

国语辞典

诗词[ shī cí ]

⒈  诗和词的合称。

《儒林外史·第四回》:「因他进个学,又说他会作个甚么诗词。」

分字解释

※ "诗词"的意思解释、诗词是什么意思由学习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李白的诗词抒发了豪情壮志。

2.对于古典诗词,我们要含英咀华,才能领略其韵味。

3.事实是,但凡与樱花有关的诗词,多半不似白乐天那般的乐天,大都是对纯洁之美的爱怜、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对聚短离长的伤感。

4.秋天的伤感被诗词,音乐,影像一次次的放大,最终融合在自己对秋天的印象上。然而当时间这块橡皮不断擦去记忆中笔画,能留下来的往往是凸显出来痕迹。这些痕迹是许多念念不忘的感动和遗憾。

5.创作诗词时如能关注到社会动向、民生百态,用敏感的心书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决心和勇气,必定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6.古典诗词的韵味对民族品牌的文化底蕴有特殊的影响,在广告标识语中运用文化移情方法,可以产生绵长的韵味,加深民族品牌的文化底蕴。

7.季老娴熟于诗词写作的技巧,艺术意境与填字造句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得益彰,好像鱼儿融入大海一样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充分显示出其厚实的文学基础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8.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一些古典诗词是必要的,不能因为难就望而却步。

9.狗牯脑茶原产地汤湖镇,一直活跃着一群“不安分”的老年诗词爱好者。

10.宋徽宗赵佶是个荒淫奢侈的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昏庸和在音乐、绘画、书法、棋艺、诗词等方面的聪慧,融合于宋徽宗的一身。这既是他个人的特性,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终宋一代当政者的特性。王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