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晦韬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出处清·王韬《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基础信息
拼音yǎng huì tāo guāng
注音一ㄤˇ ㄏㄨㄟˋ ㄊㄠ ㄍㄨㄤ
繁体養晦韜光
感情养晦韬光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韬光养晦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中正无私(意思解释)
- 万众一心(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苦尽甘来(意思解释)
- 罗掘一空(意思解释)
- 走马观花(意思解释)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释)
- 铺天盖地(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钿合金钗(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释)
- 空话连篇(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伸手不见五指(意思解释)
- 困兽犹斗(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一目十行(意思解释)
- 暗香疏影(意思解释)
- 见所不见(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混淆是非 |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屈指可数 |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外圆内方 |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故步不离 |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
举贤任能 |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