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相呴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濡:湿润;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湿润对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例子金·元好问《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轹釜何曾厌求索。”
基础信息
拼音xiāng rú xiāng xǔ
注音ㄒ一ㄤ ㄖㄨˊ ㄒ一ㄤ ㄒㄨˇ
繁体相濡相相
感情相濡相呴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互相帮助。
近义词相濡以沫、相呴相濡
英语help each other when both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自怨自艾(意思解释)
- 鸥鸟不下(意思解释)
- 反求诸己(意思解释)
- 翻箱倒柜(意思解释)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释)
- 断断续续(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释)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释)
- 败德辱行(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扯旗放炮(意思解释)
- 无所用心(意思解释)
- 钜学鸿生(意思解释)
- 背义忘恩(意思解释)
- 入文出武(意思解释)
- 政通人和(意思解释)
- 大显神通(意思解释)
- 患难见真情(意思解释)
- 连篇累牍(意思解释)
- 冰天雪地(意思解释)
- 诞妄不经(意思解释)
- 音声如钟(意思解释)
- 合而为一(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苦尽甘来 |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
假公济私 |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堂堂一表 |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
荒淫无耻 |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
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经纬天地 |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
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