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嘴撩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基础信息
拼音kè zuǐ liáo yá
注音ㄎㄜˋ ㄗㄨㄟˇ ㄌ一ㄠˊ 一ㄚˊ
繁体課嘴撩牙
感情课嘴撩牙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磕牙料嘴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意思解释)
 - 上气不接下气(意思解释)
 - 径情直遂(意思解释)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解释)
 - 难以置信(意思解释)
 - 孜孜以求(意思解释)
 - 大树将军(意思解释)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释)
 - 倒悬之危(意思解释)
 - 空口无凭(意思解释)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困而不学(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吴下阿蒙(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草满囹圄(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五花八门(意思解释)
 - 倒悬之急(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躲躲闪闪 |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 乐道好古 |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 
| 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 金玉满堂 |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 势在必行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 甘拜下风 |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 
| 留恋不舍 |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 
| 惊惶失措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 
| 一如既往 |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 | 
| 一时无两 |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 
| 远近驰名 |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 
| 淫辞邪说 |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 
| 龇牙咧嘴 |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