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而走险的成语故事


挺而走险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基本解释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暂未找到成语挺而走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挺而走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杀人不眨眼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一门心思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零光片羽 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
信及豚鱼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又红又专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胸有成竹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极重不反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