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之地的成语故事


弹丸之地

拼音dàn wán zhī dì

基本解释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弹丸之地的典故

战国时期,秦国出兵大败赵军,秦国要赵国割六座城池讲和。赵王向曾经担任秦国丞相的赵人楼缓请教,楼缓认为还是割地求和吧。谋士虞卿则认为秦军疲惫不宜再攻就不能割地。楼缓认为给了这六座弹丸之地可以换取来年的和平。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弹丸之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反手可得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骨肉分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穷家富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倒悬之危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不费吹灰之力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团团转 苏青《结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团团转:出去呢?不出去呢?换衣服呢?还是不换?”
走南闯北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