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眶而出的成语故事


夺眶而出

拼音duó kuàng ér chū

基本解释眶:眼的四周。指眼泪无法控制地从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动或悲痛。

出处茅盾《子夜》六:“两粒大泪珠终于夺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


暂未找到成语夺眶而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夺眶而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鬼哭神嚎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进种善群 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定时炸弹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没颠没倒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对官司不分个真假,辨个清浊。”
食不充口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一夕一朝 《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易子而教
气充志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大惑不解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