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吹箫的成语故事


吴市吹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基本解释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吴市吹箫的典故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谗言(chán yán),将太子建的师傅伍奢(shē)及其长子伍尚杀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员(即伍子胥),并在各关口接着伍员的画像,以便捉拿归案。在离昭关不远的地方,伍子胥(xū )遇到了一个名叫东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肯的不幸遭遇,便让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时机,设法混出昭关。几天后。东皋(gāo )公找了一个容貌与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让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装出关。过关口时,故意装得慌慌张张,结果被守关将士抓住。关口士兵以为伍子胥已经抓住,放松了警惕。就在这时候,伍于胥扛着一只装载行李的大口袋,在东皋公的掩护下,混出了昭关。等守将发觉抓错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到吴国的都城时,他已没有吃的东西。于是他披发赤膊,装成要饭的,在吴都热闹的街市上,鼓起腹吹萧(xiāo)唱曲,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呜,呜,呜天大的冤屈无处诉。宋国、郑国一路跑;孤苦伶订谁帮助?杀父大仇不能报,哪有脸面做大夫?到如今吹萧要饭泪纷纷,定要吹出有心人。”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吴市吹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过尔尔 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
落叶归根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林下风致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痛定思痛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章甫荐履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仰屋著书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