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字典a>成语词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故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成语故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拼音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基本解释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典故

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认为人世上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命运已经安排好了的东西,人们想改变它是不可能的,只能顺从自然的摆布,不要去争取,这样反而得不到什么好处,说不定还会有害处,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自力更生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紫陌红尘 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四书五经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臭名远扬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暴取豪夺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