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蟹不如一蟹的成语故事


一蟹不如一蟹

拼音yī xiè bù rú yī xiè

基本解释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出处宋 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一蟹不如一蟹的典故

宋代时,有一个叫陶谷的人,字秀实。此人有一种嗜好——爱吃螃蟹。有一次,陶谷奉朝廷派遣出使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在今浙江、江苏西南和福建东北部一带),吴越国的忠懿王设宴招待他。因为陶谷喜欢吃螃蟹,所以忠懿王命人在宴席上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螃蟹,从大到小,一共摆了十几种。陶谷见状,笑着说:“这可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啊!”“一蟹不如一蟹”原意是说螃蟹一只不如一只。后来,人们将其引为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蟹不如一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秋高气和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趁火打劫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疑邻盗斧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富贵骄人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诛求无度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顾后瞻前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争先恐后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