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时务的成语故事


不识时务

拼音bù shí shí wù

基本解释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的典故

东汉末年,名士孔融恃才傲物,经常讥讽、反对曹操。他写信嘲笑曹操攻打乌恒、平定边镇之乱;写文反对曹操提出的禁酒尚俭的生活作风。曹操很恼火,又因为孔融名气较大,不便下手处罚他。后来曹操当上汉献帝大将军及丞相,实际操纵了中央政权。孔融不满于曹操的篡位,又百般反对。曹操终于借故将孔融满门抄斩。东汉的荀悦在编著《汉记》时,称孔融的行为“不识时务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识时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豆萁燃豆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百五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不正之风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万众一心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新仇旧恨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多才多艺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狐死首丘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鼠凭社贵 南朝 梁 沈约《恩幸传论》:“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