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é chuán é
基本解释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以讹传讹的典故
从前楚国有个猎人,他捕鸟技艺很精湛。一次他捕获一只美丽的山鸡准备到城里去卖,过路的富翁询问是什么鸟,猎人骗他是凤凰,于是以2000金卖给富翁。富翁觉得凤凰应该进献给楚王,可是山鸡在路上死了。消息传到楚王那里,楚王嘉奖他的忠心。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讹传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安身之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见多识广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
处实效功 | |
主忧臣劳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以身试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
心急如焚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自命不凡 | 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