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由我而死的成语故事


伯仁由我而死

拼音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

基本解释伯仁:晋代周颙的字。指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

出处《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伯仁由我而死的典故

晋元帝时期,仆射周颙与宰相王导是好朋友,王导的堂兄王敦谋反杀了周颙。王敦曾经因此事征求王导的意见,王导未置可否。后来王导得知周颙曾在元帝面前为王敦谋反事多次为自己辩护,不禁流泪感慨:“我虽没杀他,但他由我而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伯仁由我而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经文纬武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自拔来归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多谋善虑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疑邻盗斧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丑声远播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不分青红皂白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名重一时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