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然耳的成语故事


想当然耳

拼音xiǎng dāng rán ěr

基本解释耳:而已,罢了。凭主观推断,应该是这样。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想当然耳的典故

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运用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想当然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正本溯源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骄生惯养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富贵家之小孩,骄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
失魂丧胆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死要面子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哀而不伤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安于现状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自命不凡 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度己失期